李昊轩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133家中国企业成功跻身。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主动退出了这一主要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进行排名的评选。
细究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或许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做出的应时、应势的选择。
在笔者看来,处在成长期、转型期和扩张期的企业,对营业收入的追求有所不同。较大的营收规模并不代表未来能抓准市场脉动;而较小的营收规模却也并不意味着处于竞争劣势。
特别是对处于转型期的企业而言,营收规模绝不是衡量实力的唯一指标,相反,较小的营收规模可能更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战略方向以及把握未来机遇。
正如此次退出《财富》世界500强评选的,曾在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中提出,公司正紧紧围绕“变革求生”管理主题,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强化算账经营、精益管理,强化协同支撑……
应该看到,一批如山东钢铁一样的中国企业正逐渐摒弃“规模情结”,转而追求做精做深。
除了基于自身发展的考量,一些中国企业摒弃“规模情结”也源于其主动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这一大势。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合力,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而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微观主体,在助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央国企和龙头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担任“头雁”并激发“群雁”活力。
在笔者看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
首先,企业应注重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做好以核心产品生产经营为代表的“本职工作”,优化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结构类型。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向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系民生的重要服务领域,以及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集中靠拢。
其次,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稳扎稳打。一方面,高端化、智能化、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相关产业链是重要抓手。另一方面,绿色、可持续发展是长久发展的核心“密码”。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无论是积极“上榜”展示规模实力,还是主动退出专注修炼内功,都不失为企业着眼长远的正确选择。而未来,无论规模大小,中国企业都必须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来,稳步推进转型升级,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