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给汽车行业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AI将成为驱动汽车变革新的决定性因素。”在9月29日召开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做出如是判断。
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AI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百度智舱业务部总经理李涛表示,汽车智能化的大浪潮和大模型浪潮重叠是历史的必然,如果要实现AI汽车终极感知形态,就需要用到强大的逻辑推理、记忆、生成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是大模型最擅长的领域。
“生成式AI在汽车应用场景中提供了重要机遇。”火山引擎汽车行业总经理杨立伟表示,自2010年全球软件市场规模为3500亿美元,到2023年几乎翻倍至6500亿美元,其中云服务市场占比60%到70%。这一增长源于云化软件取代了传统单机或PC软件,带来了显著的价值提升。生成式AI也具备类似潜力,目前全球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但生成式AI仅占30亿美元,显示出其巨大的增长和爆发空间。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也提到,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基础能力,“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场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应用产业就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反过来讲,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要具备AI的研发能力、运营能力,一家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也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
在张永伟看来,过去的竞争力已经很难支撑车企下一步的发展,未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但行业面临着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算力基础设施缺乏的挑战。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张永伟提出,中国车企亟须解决数据汇聚和数据协同的问题。
“靠单一车企的数据量都是不够的,很难像特斯拉这样,我们的车企最多的也不足百万辆。AI时代,所有的竞争力都要靠数据训练出来,必须解决规模化数据的问题,这就需要创造我们的机制,促进数据汇聚,让大家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为平台投入数据,按照市场化原则使用数据,解决数据目前规模不大的障碍问题。”张永伟表示。
智驾企业Momenta CEO曹旭东也表示,数据是智能驾驶的重要驱动之一,公司经过量纲分析发现,智驾需要的数据量非常惊人,解决长尾问题至少需要千亿公里的数据,家用乘用车一年的行驶里程大概为一万公里。也就是说,一千万台车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千亿公里的里程。
从算力角度来说,张永伟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行业不缺产能、不缺整车厂,最缺的是智算的基础设施。
张永伟提出,要完成端到端智能驾驶的研发和训练,起步的算力是1 EFLOPS(相当于计算机每秒执行10的18次方次浮点运算),车企必须在算力上投入巨资,而且要持续投入,围绕着数据、算力、算法形成规模化团队,“没有几千或者是上万张卡的算力集群,没有一两千甚至几千、上万的算力、算法、数据的团队,对于企业来讲,就很难在新的赛道上形成竞争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